今日案例分享,医院。
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司机师傅,大半年前因为吐血挂急诊,急诊胃镜显示胃溃疡范围很大。
但由于在胃出血的状态下,无法直接对溃疡做病理切片(切片可能会使胃出血更严重)。
因此,先给予了药物对症治疗。患者治疗后效果很好,也无不适,执意要回家。我一再建议他,后面一定要回来做胃镜检查,结果却一直等不到他。
图片来源网络
几个月前,他因为腹部胀气、食欲下降再来就诊。他说曾经在我这里就诊过,后面由于症状时有时无,便没有重视。结果这次直接确诊,是胃癌第二期了。不过所幸及时,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就诊现象:很多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医院看病,短暂治疗后好转了,就以为病好了。
医生其实都有交代要复诊,但真正如期复诊的人却不多。结果疾病隐蔽性发展,最后很多人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些事件,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在发生着。小病拖成大病,小问题最终也会酿成大祸。就拿案例中的胃癌来讲。
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达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胃癌已是中国的第三大常见肿瘤。
胃癌,是发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但也有可能长在胃里的任何部位。如果胃癌仅限于胃壁的黏膜层,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达95%。但胃癌的“凶险”之处就在于它的“狡猾”——目前很少有胃癌患者在早期被发现,导致5年生存率在20%左右。
临床上有这么一句话,“胃癌就像披着羊皮的狼”,它真的太狡猾了!
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与一些消化道疾病“撞车”,例如上腹疼痛、胃胀气、食欲不佳、解黑便等,若不透过胃镜检查,要察觉难度很高。
“防患于未然”,作为普罗大众,我们日常应该警惕以下3个“不会说话”的症状,因为他们极有可能是胃癌的“伪装”。
1.空腹时的胃痛
胃癌的胃痛通常发生在空腹或肚子饿的时候,尤以上腹痛最为明显。此外,由于癌症会阻碍食物的消化,因此胃癌的胃痛还经常会伴随有胃胀、胃闷的感觉,使人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进而导致体重减轻等等。
2.吐血或解黑便
由于癌症(肿瘤)成长速度快,当胃癌病灶侵犯到胃壁血管时,会造成胃黏膜出血,导致消化道出血,进而导致呕血或大便带血。若出血严重,还可能并发贫血,使人感到体弱无力、头晕眼花。这些症状都是胃癌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3.治不好的胃溃疡
胃溃疡指胃黏膜糜烂(破皮)未能痊愈,黏膜愈来愈薄,对胃壁保护力愈来愈差,难以承受胃酸侵袭,继而出现伤口和疼痛的情况。
反复发作是胃溃疡最大“特色”,但是千万不要“轻视”胃溃疡,这也是案例中司机师傅胃癌的“祸端”。
如果胃溃疡的病程比较长,溃疡反复发作,且溃疡疼痛性质出现改变,甚至伴有消瘦、便血,这时候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就是癌变的“信号”。
胃癌的防范手段,你不了解一下吗?
毋庸置疑,胃镜对胃癌的筛检与诊断有着决定性意义。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看到可疑病灶,明确变异细胞定位与病变范围。以胃镜做切片取样,还可以通过病检来确诊与判断期别。
不过,胃镜属于侵入性检查,临床上并不会建议每个人都要频繁地进行胃镜检查。
你需要做胃镜检查吗?多久做一次?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是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得胃癌呢?以下这7点,你符合几个?
建议保存图片,随时方便自测
如果你是胃癌高危人群,真的真的应该定期做胃癌筛查,建议2~3年检查一次。
如果不是高危族群,又没有相关症状,建议也要在40岁左右安排一次胃镜检查,若确定没有问题,期间也没有其他症状发生,往后每3~5年再做检查即可。
如果年龄大于45岁,并且伴有高危因素,建议1~2年检查一次胃镜。
如果出现了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建议随时进行胃镜检查。
记住,“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这个“九字真言”仍然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关键手段。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觉得有用或在理的话,可以点赞或分享给你身边的人,提高大家对胃癌在内的疾病的警惕。
如果你对胃癌还有其他见解或想法,欢迎你随时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们。点赞收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