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387123.html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以伤正也。”食养一词,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了,扁鹊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想踏踏实实活着,就得知道食养的学问,“不伤就是养”,吃错一次,呕个吐,腹个泻,过后就没有症状,但对身体的伤害却悄悄潜伏下来了。
同事斗个嘴、吵个架,恨由此生焉,就等着穿小皮鞋吧。
出问题了就得治,治也分轻治重治。
药王孙思邈说:“凡为医者,必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先以食治;食治不愈,然后命药。”
这句话,清清楚楚地写在孙真人的名著《千金食治》里面。
有病早治,人人尽知。治病就得先辨证,《黄帝内经》说:“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的不是看得见的症状,而是早已深入人体的“病因”,佛家有句话:“凡人怕果,菩萨怕因。”光治病症,不治病因,治好了也不会长久。
《西游记》里不是有一段鸡食米尽,狗舔面清,火烧锁断。结果,因不去,果不行,忙乎半天还是零。
翻翻《千金食治》,里面可以“先以食治”的食物和咱现在的食物,还有药物同源比较,还是有差别的。
每一种食物都是天成地就,存在就是因为有功效,好吃是一种功效吧,吃了会让人高兴、满足、幸福。更高级的功效就隐藏在其中。这就是食治,今天凡吃就的讲食疗。就不能把每一餐饭都说的那么恐怖吗,还让不让人吃了?
我就是想吃,你却说它能治什么病,没有病,就不能吃了?
能吃,但吃错了就是伤害。中国第一部食养书叫《神农本草食经》,失传了,估计是秦始皇的功劳,只在《汉书》中有几种食物,其中茄子就在幸存者名录中,“茄子,名落苏,伤女子子宫”。
男子能得乳腺癌的,但绝对没有子宫癌。
孙真人说了“食治不愈,然后命药。”食治也好,食疗也罢,都有个力不从心,穷途末路,“势不能穿鲁缟”的时候。就像有人说大蒜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恢复加速,还能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概率,科学实验证明的却是,如果已经成为这些病光荣的一分子,必须积极采取药物治疗,不然,只是延缓而已,日久天长,很难保证不发生病变,顺便提醒一下大蒜吃多,损目伤肝。
食养是不病的生活;食疗,或者食治是轻症的对策,如果已经食不能医,那就得想动动脑子,姑息养奸,久必成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