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肠内营养的护理对胃癌患者的意义
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据有关研究发现,胃癌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我国西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胃癌病发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胃癌的病灶部位、癌细胞的组织类型、以及治疗等有关。
一、概念介绍
胃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胃癌与慢性胃病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精神创伤以及不规律的饮食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疾病和生活习惯是导致胃部细胞发生癌变主要原因。胃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胃癌的分期有关,不同分期的胃癌其临床症状不同,早期的胃癌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少数患者会有恶心、呕吐以及胃溃疡病等上消化道症状。进展期的胃癌,主要的症状是患者出现体重减轻和疼痛,上消化道的症状逐渐明显,包括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等。晚期的胃癌则会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晚期胃癌的死亡率极高。胃癌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内营养的概述所谓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简称为EN,指的是通过胃肠道为身体代谢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其他类型的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由代谢时间的长短、人的精神状态以及肠胃道的功能所决定。提供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包括口服和经导管输入。其中经导管输入又包括了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以及胃空肠造瘘管等。
与胃的肠外营养(PN)相比,肠内营养不仅使得营养素能够由肠直接吸收和利用,同时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给药方式比肠外营养更方便,费用也更低,更重要的是肠内营养的支持能够保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
二、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在进行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前,首先对胃癌患者手术后的留置胃管、禁食、输液以及肠外营养等营养支持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在这个基础上给患者进行24小时的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首先在患者进行胃癌手术前经鼻插入鼻饲管以及胃管,胃管和鼻饲管插入至空肠上段的20厘米处,并对鼻饲管进行检查,保证鼻饲管的通畅。然后将水、麦芽糖糊精、酪蛋白、植物脂肪、大豆多糖纤维、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等人体必要的营养元素制成营养液,在患者进行胃癌手术的24小时之后通过鼻饲管将制好的营养液输入到患者体内。
然后在患者进行胃癌手术后的第一天以同样的方式滴入毫升的营养液,营养液的滴入速度保持在每小时30毫升到40毫升之间;手术后的第二天经鼻饲管滴入的营养液为毫升,这时营养液的滴液速度保持在每小时60毫升到80毫升之间;第三天经鼻饲管滴入的营养液为1毫升到毫升之间,这时的营养液滴入速度保持在每小时毫升到毫升之间。从第四天开始进行全速的营养液滴入,滴入的营养液总量为2毫升。在患者仅胃癌手术后进行为期7天的肠内营养支持。从第7天开始进行口服。
三、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中的护理
在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手术后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和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进行手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尤其是从患者手术24小时之后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开始,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鼻腔粘膜是否保持完整进行监测,并定时对患者的口腔和鼻腔进行清洗护理,利用石蜡对患者进行鼻腔润滑。由于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这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的发生与营养滴注的速度和营养液的浓度有关,因此,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等情况时,遵医嘱先暂停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转为肠外营养支持。
进行心理护理,由于胃癌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消极等情绪,尤其是晚期的胃癌患者,许多晚期的胃癌患者普遍采取消极的态度应对治疗。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对治疗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疏导消极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从而让患者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配合治疗。
进行鼻肠营养管的护理,即在患者每天中断营养液的输入或者是输入营养液的前后,采用容量为20毫升的注射器,利用20毫升的温开水对管道进行冲洗,从而避免管道发生堵塞等情况,保持鼻肠管通畅,妥善固定,避免鼻肠管因活动而脱离出患者体外。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在进行胃癌手术后容易出现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减少,导致患者摄入的营养物质量减少的原因与患者的消化道受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由于胃癌疾病本身就会消耗患者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胃癌患者在手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维持患者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并发症的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鼻肠管的护理等对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曲洪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