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了这个道理,治疗啥病都不难

时间:2024/11/2 12:17:24 来源:胃溃疡_胃溃疡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上观天

我们要用好古中医学,就要深入探求古中医学思维的根源,溯本求源是真正的医道精神,那么怎么上观天呢?

比如一个胸闷、心慌、气短的病人,平时口苦容易泛酸,大便不畅,偶尔咳痰,左寸脉不足,右寸关脉偏滑,面对这么多具体的症状,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老师开出柴胡、黄芩、桂枝、甘草、红参、银杏叶、瓜蒌、薤白加通肠六药,病人吃完5剂后,胸中如同有一团阳光,一下子舒畅起来,口苦泛酸、胸闷短气的病症好了七八成,中药怎么这么快呢?他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先撇开常规的方解,怎么样去观天,用天象来解这方子呢?我们只需要取一个象,就是下雨之前,天昏地暗,沉闷之象,乌云压顶,气机不通,我们取这个象,因为很多心脏病、哮喘、胸闷、咳痰的病人就是这个象。胸中蒙蔽的痰浊就好比是乌云一样。

气机堵住不通所以闷,心阳不足所以寸脉不足,人怕冷,而这种象也反映出心脏病病人很多逢阴雨天发作厉害,胸闷短气加重。所以我们治病的思路无外乎就是转阴为阳,把乌云拨开,让阳光出来。

如何拨开乌云?两个办法,一个是要风,第二个是要雨。乌云非风不化,你看下雨前都是刮风的,这风吹则云动,这时我们就要制造出风来,像柴胡、黄芩就是直接入肝,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很多咳嗽痰多,凝着不去,我们都要用一个风象,用柴胡、黄芩,配合调气机的治咳药,效果就会比较好,就是这个道理。

  

风来了,接下来要云降而雨,古人说,譬如阴晦,非雨不晴。这些乌云都是浊阴之物,它占据了清窍,蒙蔽了阳光。所以这种病人左寸脉微细,右关尺脉滑,有阳微阴弦之象。我们要让弦滑的浊阴降下来,这时用瓜蒌、薤白这组对药,直接入右寸部,它们能够洗涤胸膈中污垢,就是指胸中的痰浊乌云,洗后往下降。

这个象《黄帝内经》称之为“天气下而为雨”,要能够顺利降下来,就加上通肠六药,因为心肺与大小肠相表里,下面肠道通畅,心肺痰浊往下降得就快,这就是为何很多心脏病胸闷的病人,一旦便秘,胸闷立马就加重。保持大便通畅,心慌心悸、头晕胸闷的症状就大大减轻。

所以我们要制造阳光,怎么制造法?就是强心。选用桂枝、甘草各15克,加红参、银杏叶。桂枝、甘草特别提到克数,是因为用它辛甘化阳制造阳光时,用药剂量要平等。

这样整个汤方思路,就是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象,用的方法就是制阳光消阴翳。用这种上观天的思想来解读方子,来取象用药,你会发现中医的眼界一下子打开了。

老师常提到要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这样才能开眼看中医。而中医所谓的天人合一观、整体观、环境观,其实说白了都是这里面出来的。

下观地

《黄帝内经》说一个医生要能够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观人事才能做好一个医生。

我们在上观天里提到治疗心肺上焦病的思路,从阴阳角度去观察。接下来我们谈一下下观地,俗话说,日月经天,江河丽地。观天你观的是日月,是阴阳交替,可以观出阴阳之道;观地你观的是地脉流动,江河湖泊,你可以观出管道血脉经络的流行,所以我们通过下观地来领悟身体管道方面的疾患。

比如便秘、闭经、静脉曲张、月经量少、小便不利、输卵管堵塞、不孕不育,这些偏于下面管道不疏通的病象,都可以从下观地里得到很好的解答。

比如各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我们常会用到巴戟天、肉苁蓉、白术、当归与通肠六药,发现效果不错。这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看,管道要通畅,须具备哪些因素,就好像这船要在江河里自由畅行,要具备哪些条件,古人把肠道里的东西比喻成舟,就是教我们要懂得去观察船在江河里航行之象去治疗便秘。

船为什么在江河里走不动了?有三大原因,一个是冬天江河结冰了,有水也动不了,就像中老年人肠道有寒,结果肠蠕动变慢,三五天不来大便都没感觉,你用苦寒泻下药,越泻越寒凉,反而加重秘结。肠道更不愿意动了,这时你要懂得去恢复他的肠道运动功能,而不是去攻他的便秘,这就是为何温脾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能够治疗各类寒积便秘的道理,因为它加了附子这些加强肠道蠕动力的药,我们称之为破冰。

这些温药善于走,善于动,能够把凝滞之象破开,《黄帝内经》提到血气遇寒则凝,得温则行,不仅是血气,肠道里的推动力也是这样,越吃凉的它越不容易动,吃温的,像老年人吃肉苁蓉、巴戟天这些温润补肾、加强动力的药,把肠道秘结冰伏之象一暖开,这个叫做春阳融雪,自然阳动冰消。

为什么要放白术、当归,或者杏仁、火麻仁、郁李仁这些多脂的仁类药,甚至玄参、麦冬、生地黄这些增液之品,原来水结冰船动不了,江河没有水船也动不了,江河水少,不要说把船推动,就连垃圾都冲不走。所以治疗思路上,要懂得去增液行舟。生活中洗涤污垢用的是水,人体里增强管道润滑之力用的是阴油,这就是为何吃这些多脂的仁类药滋润药,肠道会变得很滑利的道理。因为你直接增加了肠管的阴油。

只温阳增液还下不来怎么办?原来没有考虑到第三方面,要通肠开闸放坝,好比河里的冰融化了,水也多了起来,但为什么水还没有流动呢?原来中下游的堤坝把水给拦住了,这时思考第三步用肠六味的道理,直接去开闸放坝,通腑降浊,因为有前面两步,破冰和增水,这第三步开闸放坝才顺理成章。

你如果冰未融,水未充,你再怎么开闸放坝也放不出来水,这就是为何反复用泻药,肠津越泻要少,泻到肠道受寒都不能动了,便秘反而加重。所谓的耐药并不是真耐药,而是身体功能受损了,运不动药了。

所以从取象自然江河如何行船的道理,就可以知道治疗管道瘀堵的基本思路,这时你再去看,治疗闭经、静脉曲张、输卵管不通、不孕不育,甚至痛经,为何要用温药配合润通之药,再配合浊下之药,其实用的道理都相通,只是不同疾病选取的药物稍有差异而已。所以朱熹有首诗曰: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

中观人

《易经》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原来《易经》就是这样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的,古人说医易同源,这同源同在哪里,同的便是这种观象思维,都是从天地里观察出物理来运用于人事的。易理讲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医理更讲究观物取象、远观近择。

前面我们提到观天观地这些远观的大思维,接下来中观人就可以讲一些近取诸物的生活小事,里面照样蕴含着医道的光辉,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好比人在空气中不识空气、鱼在水中不识水一样。

比如一个病人中脘停了很多痰浊,爱抽烟,平时咳痰打呼噜,因此有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痛,头晕,这该怎么办呢?

如何把胃里的痰浊洗刷干净,如何恢复胃的通降功能,我们就直接取一个洗碗的象。你会发现洗碗有好几种方式。因为碗上有油垢,这油垢就好比人体的痰浊,要刷洗下来,一个是用洗洁精,一个是用温热水,当然用温热水的方法更为古老自然。你看碗筷上很多油垢,你用凉水很难洗下来。放在温热水里,刷几下就干净了,这些油垢遇温则化、遇寒则凝啊!

那么人体的痰湿呢?也是这个理,所以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很多人第一次听这句话不太明白,其实你只要换一个说法就马上听懂了,而且终身难忘。那就是碗筷油垢多,只需要用热水一洗,油垢全化了,很容易就冲洗干净了。留着在碗筷上的油垢就像凝结在消化道三焦上的痰湿一样。

所以我们常用苓桂术甘汤,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痰阻中脘很快就消散开了,中脘痰浊一消散,上面咳痰少了,打呼噜也轻了,心慌心悸头晕现象也减轻了,原来这些表面病象都是痰湿在作祟,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何经方家善用三五味药就能同时调多种病症,这也是中医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

那么怎么解这个苓桂术甘汤呢?很简单,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它让津液温通起来,流动起来,那些痰浊凝固之象碰到它就温通化开了。

所以桂枝甘草汤为何可以加强心脏动力,道理也在这里。它就像通过心脏给全身津液加热一样,热起来后,油垢湿浊都留不住了,这也是寒凝温行的自然之理。

那么茯苓、白术呢?这两味药是健脾除湿、升降中焦、排水浊的最佳拍档,白术加强脾脏动力,就像一个刷碗的动作;茯苓走三焦,淡渗利湿,直接把刷出来的湿浊排走。

所以这四味药配伍,就像洗碗筷一样,热水融化油垢下去,反复刷洗,碗就恢复了清洁。胸膈、中脘、脾胃的痰饮清洗掉了,也就恢复了正常通气舒畅状态。这就是经方的魅力,药精简,取象的韵味却无穷啊!学习中医,我们一定要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去体悟中医,通过中观人,可以得到更简朴的医理,用起来更加得心顺手。

人体年老如同日薄西山,阳气不足,阴浊之物就化不了,推不动。所以老年人多吃饭,多吃营养,对身体也是一种损害,因为缺乏阳气,不能转化。很多心脏病哮喘、痰多、胸闷的病人,每每都是在饮食大餐、过年过节时发作的。保养心脏需要外避风寒,内节饮食,舒畅情志,规律起居。

再谈上观天

雾霾天气与心脏病。很多患冠心病的老人有这样的体会,每逢雾霾天气或阴雨连绵时,心脏就闷得慌,不舒服。稍微劳累一点,就心悸心慌,甚至胸中痹痛。

有个老人,七十来岁,连续一周阴天,他晚上胸闷,甚至睡不着觉,经常夜里咳醒。医院检查有冠心病。老爷子说,我这心脏病有没有特效药啊?老师说,你这不全是心脏的问题,年老了,要少发脾气,你左关脉郁得很,肝气不疏,气不疏则血不畅,血不畅则胸闷,要少生气。然后只给老人家开了小柴胡汤,配合竹茹、枇杷叶这些顺降肺气的药。结果老爷子吃了几剂胸就不闷了。

难道小柴胡汤能够治疗心脏病吗?为何冠心病胸闷,天阴冷时加重的,老爷子吃完小柴胡汤后很快就缓解了?为何调肝的药可以治心呢?

原来中医认为,人和天地是相应的,你如果善于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就可以明晰身体的变化。天有乌云遮日,人有痰浊瘀血痹胸。天有清风,可以把雾霾吹散;人有肝气,能够把痰浊瘀血疏泄开。所以《黄帝内经》说,“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当我们碰到老人家肝脉弦郁,阴天容易胸闷时,就可以想到他身体气机不通畅,容易引起痰饮瘀血,不能化散开,蒙蔽在心胸中。所以我们治痰瘀,不治痰饮,而去调他气机!那怎么调气机呢?

肝为一身气机之主,小柴胡汤非独为少阳证立法,还能够舒解双关部郁脉,令气机左右上下对流,在身体里面制造一股春风之气。这样清风吹来,云开雾散,胸闷随着而舒散!

古代有一位叫周慎斋的名医,他自己得了中满胸闷之症,遍访名医不效。有天晚上,他在庭院中赏月。这时乌云飘过来遮住了月光,他就觉得心胸憋闷得厉害。从这个现象我们就可以领悟到,天气特别阴沉雾霾时,老年人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

这时慢慢有股清风吹过来,乌云也随着被风吹散,月光又重新洒满大地。而周慎斋马上觉得心胸很开朗,他就想,一阵阴云过来加重了胸闷,一阵清风过来气就顺了。看来风为阳,乌云为阴,风阳可以吹动阴云,这样阳气通畅,阴云消散,身体不就好了吗?于是他自己就拟了个药方,用一些陈皮、砂仁等行气舒解之药,再配合健脾除湿,服用一个月后,中满、胸闷就痊愈了。这真是善于从自然现象之中领悟阴阳之理的人啊!

阳光高照乌云散与胸痹。有位老爷子,六十多岁,心慌胸闷,痰多,嗜烟酒。老师说,肺心病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你要把烟酒给戒了。然后老师说,这脉象阳微阴弦,左寸不足,右寸关郁滑独大,心阳不足,痰浊如乌云盖顶,宜制阳光消阴翳,用瓜蒌薤白桂枝法。开方:全瓜蒌、薤白、桂枝、甘草、红参、银杏叶、胸三味、肠六味。

学生们就不解,这个方子和经方好像不同啊?

老师说,临证用药,要明白用什么法去治什么病,而不是用什么方去套什么病。方子可以执也可以不执,关键是机圆法活。原来此病人最大的病机是阳微阴盛,我们用的法就是强大心阳,降下乌云阴霾。心脏病胸闷的病人,很多是心肺同病,每逢阴雨天会加重,或者居住地阴暗潮湿,胸痹心痛发作次数会增多,而且晚上咳吐痰浊也会变多。

从阴雨天还有居住的环境阴湿,以及晚上发作频率增多来看,我们就知道病人身体阳气不够,疾病就在阴冷之时发作加重。于是用桂枝、甘草、红参、银杏叶,制造一个夏天心阳高照之场。用瓜蒌、薤白配合胸三味、肠六味,从上、中、下通降六腑,令脏邪还腑,肺部痰浊从肠道排出,如同天降阴雨。这样雨后天晴,云开雾散,艳阳高照,病人心胸闷痛感立减,咳吐痰浊也变少了。

水气蒙窗与目暗不明

有位老爷子,他来这里抓了几次药,都是同一张方子。我们一看,是杞菊地黄丸加密蒙花、刺蒺藜、蝉蜕、荆芥、防风等疏散风气、开通皮毛腠理的药。我们便问,老爷子,你这药吃了怎么样啊?老人家说,这药非常好,我每眼花流泪,目暗不明,就像有水气遮住眼睛的时候,就来抓几付,吃了眼睛就好了,也不流泪了。我们马上想到,这种眼目流泪如云雾遮睛,视物不清,不正像是冬天的窗户吗?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每逢冬日,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高,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你会发现窗户外边看不见了,窗户都被水气遮住了。原来是内热外寒,中间不得沟通!那么人体眼睛呢?何尝不是这样。在治疗上,我们会运用常规的思路,老年人肝肾精血不足,所以用杞菊地黄丸以养其真治其本。方中有茯苓、泽泻、山茱萸,还能够把浊水收利下来。这方子里加了荆芥、防风、蝉蜕、密蒙花这些疏风散气的药,就像把眼睛这扇窗户打开,使内外寒热交流,水气自化。

从眼睛的问题你能否联想到治疗肌表的其他问题呢?比如荨麻疹、湿疹,人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肌肤表气被郁滞,结果皮肤代谢产物不能很好地透发出来,导致内外寒热不对流,在皮肤表面就像隔了一层窗户一样。如果说眼睛是大窗户的话,那你能想到周身的毛孔是小眼睛、小窗户呢?

如果见风流泪,眼痒,视物不清,肝气不能向外透达,你能想到皮肤湿疹渗水,皮肤痒,皮肤毛孔在空调环境中收束不通透呢?

在秋季,很多荨麻疹病人,老师常用银翘散加丹参、菖蒲(风热型)或者桂麻各半汤(风寒型),一剂下去,病人瘙痒即止。

病人问,为什么我这荨麻疹老发作?老师说,此从空调得之。内有郁热,外有表寒,寒热不对流。人本来应该吸进天之清气,排出身体浊气的。但在肌表皮肤这里就被屏蔽了,一旦屏蔽,内热不得外越,郁而生烦。外气不能内入,人神就疲倦。所以空调在制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疾病。

《黄帝内经》曰,夏暑汗不出者,秋为风虐。你夏天不让自己多出汗,空调把浊气都禁锢在身体里,到秋天荨麻疹、风团、瘙痒、失眠、烦躁通通都来了。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麻各半汤主之。可见人体屏障多么重要,人体七窍要开合如常,八万四千毛孔疏通自如,这样又何病之有呢?

雨后放晴与哮喘

秋冬天很多老年人哮喘发作频繁,咳吐浓痰,夜卧不得安,时时咳醒。这样肺病又累及到心脏,导致睡眠不好。

有位老爷子,七十多岁,每年秋冬天哮喘都会发作,这两年发作得更厉害,但凡天气阴冷,或者稍微吃些水果生冷之物,口中吐浓痰不止。他儿子带他来时,问老师能不能用中药,说治哮喘的西药基本都用了,发现用到后面,身体都产生耐药性了,胃口也不好。

老师说,试试看吧,中药不会耐药,中药的汤方灵活多变,还可以解决很多西药的不良反应和身体的不适。

病人右寸关尺三部独大上越,乃肺胃大肠上中下不降也。这样阴浊占据清阳之位,当然心胸满闷,痰喘不已了。治以降本流末,使浊阴出下窍。

方药为三子养亲汤合四君子汤、通肠六药。病人服用了一个多月,哮喘基本很少发作,大便通畅,脾胃健运,未生痰令不生,已生痰令排去。这样痰不蒙在心肺,心肺自然就清朗了。

为什么要用三子养亲汤和通肠六药呢?

我们看,病人病位在肺,肺当降不降,就像秋天不能肃降一样。我们就要制造一个秋天树叶飘零、种子落地之象。枝头的叶子枯黄了,就像肺里的津液被炼化成黄浊痰了,你还留在枝头干什么呢?树木的果实都成熟要掉落了,就像肺里被蒙蔽的各种痰浊,你还眷恋着肺部不降落下来干什么?

所以用三子养亲汤,取其诸子皆降之象,以降堕胸膈中痰浊,再配合通肠六药,把蒙蔽在胸肺中的浊阴乌云化成雨水归入土中。比如天空一片阴霾,乌云盖顶,这时如果云层比较稀薄,可能一阵风就吹开了。如果云层特别厚,没有一场大暴雨,天空都难以彻底廓清放晴。

通肠六药就直接把心肺天空中的浊阴降入六腑地下。故曰,譬如隐晦,非雨不晴。

天空中恢复晴朗,气机通畅,又何喘之有呢?你们能想到为何还要用到四君子汤吗?大家可以去参参,治病如果不穷其源,而攻其源,就像舍本而逐末,欲求其疾愈,安可得乎?

春阳融雪与闭经

秋天才刚刚开始,就发现闭经的妇女一个接一个地过来。一般先是月经量少,后来根本就不来了。这个妇女才三十多岁,四个多月月经都没来,各种检查也都做了,未发现异常,但就是月经来不了。她焦虑地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跟她说,秋天到了,怎么还穿裙子?白露不露腿,这些养生的基本常识你都不知道,所以得了病也就不知道为什么。她说,这月经不来和穿裙子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说,你们女的夏天喜欢吃雪糕,秋冬天还穿着裙子,内外夹击受凉。就像冬天的河水结冰一样,月经怎么能下得来呢?你双尺脉沉迟,肾精不足,又有积冷,像冬天的小溪,先是有水,后来水流越来越小,最后干脆结冰了。然后给病人开了桂附地黄汤,结果她只吃了三付药,月经就来了。

奇怪,古籍上并没有特别介绍桂附地黄汤可以治闭经啊?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到,妇人之疾,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这句话就把闭经的一般发病机制告诉我们了:

第一条就是经水不足,虚。水沟里没水,月经当然下不来。

第二条是积冷,自来水管一旦被冻住后,水就不流通了,也下不来。

第三条就是结气,什么叫结气?肝气郁结,气机堵在那里下不来。就像水龙头,你把它扭死关紧,当然没水了。

当闭经具备这三大原因时,一剂桂附地黄汤就把月经疏通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补其精血之虚,令水到渠成。桂枝、附子,破其寒冰积冷,令春阳融雪,给身体制造一个阳光的场。那么上半身受的寒,由桂枝入心散出去,下半身受的寒由附子入肾散出去。茯苓、泽泻、牡丹皮,开浊水下行之路,直接把瘀堵关闭的水龙头打开,血不利则为水,水不利会加重血瘀。所以用利水湿之法,有助于活血。这样一付桂附地黄汤,就把这种虚冷结气的常见病机化解了。

岳美中老先生曾说过,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当你能够把病人的病机理顺,把死结解开时,这个药进入病人的身体,就像你的钥匙打开你家里的门一样。方证对应,其效立显!

风吹草动与小孩抽动症

有个小孩,十来岁,他老爸带他过来看病。这小孩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动作,时不时表情怪异,肢体抽动。他老爸说,医院里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怎么治都治不好。老师说,那是西医的说法。我们中医见到这种异常的抖动颤动,就把它叫做风,这风要怎么治呢?

《黄帝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经典告诉你,要从肝论治,但并不是说只治肝,同样要从五脏整体观,是什么原因引起肝风动摇呢?

肝主木,我们看自然界,树木会动摇,无非就是三大原因。第一个是风太大了,叫风吹草动。第二个就是树木刚种植,根还没有很好地扎到土里,所以要用一些支撑,把树木巩固住,不然小风吹来估计树木都会倒下。第三个就是没有土壤,你看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风往哪吹往哪倒。或者小花盆里种的花,一阵风过来,可能连盆带花都刮倒了。所以我们常见的治风思路是培土、强木和息风。

老师说,你学会一种取象,就等于领悟一种治法。学医要善于取象,但又不能着相。你学会一种治病的方法,领悟到一种取象的思维模式,比得到十个偏方秘方更有用。然后老师就给她开了培土的四君子汤,加上条达木气的柴胡、黄芩,当然还有平息肝风的钩藤、蝉蜕之类。

结果病人调了几次方后,居然表情自如,不再身不由己地抽动了。书上没有告诉你怎么去治疗这种现代所谓的抽动症,但是古人已经给你立了法,你自己依法就可以去遣方用药了。所以学中医不是学死方,而是要学活法。中医难学不难在背诵记忆,而难在灵活变通。

多向大自然学习吧,自然界都把一切的道理演示给你看了,《黄帝内经》也是取法自然的著作。学经文之时,不要忘了要以自然为师。多观观天,看看风、雨、寒、暑、湿、热是怎么变化的。用心去体会世界,即便是见到风吹芦苇,你都可以领悟到培土息风之道!

山顶风大与头痛

秋天重阳正是登高的好时节,秋高气爽,大家都喜欢去爬山。但《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时秋风开始渐渐疾劲起来,所以有句话叫“疾风知劲草”。身体强不强劲能够看得出来,体虚的人容易招感风邪。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那风邪最容易伤到人的哪里呢?当大家从山脚下一直爬到山顶时,出了一身汗,发现山顶风特大。有几个耐不住风冷的病号,稍微被风吹了后,就打喷嚏鼻塞,甚至头痛,赶紧下山。

这段时间头痛的病人开始多了起来。

一妇女,四十来岁,头痛一周。问她:哪里痛得最厉害?她说,时而这边痛,时而那边痛,吹吹风就加重。

一听这主诉就知道病人是体虚受风,体表那层金钟罩的卫气遭到破坏,出现了漏洞,所以风邪就能直接灌进来。这就是为何中国的产妇在做月子的时候,要把窗户关紧,不能随便吹风,因为人在气血亏虚的时候,是非常容易感邪的,一阵风吹过来,就容易打喷嚏、头痛,甚至会觉得这风好像直接吹到身体里一样。

老师说,这很简单,内壮气血,加上外祛风邪。于是用了川芎茶调散,配合黄芪、当归等补气血的药。结果病人药还没吃完,头痛就好了。那种怕风、走来走去的头痛,随着风药上巅顶,风邪就被排出去了。

此方堪称排风汤,风邪怎么进来的,就把它按原路赶出去。川芎茶调散堪称是治疗头风痛的妙方啊!这方子可是风药的集成。方歌说: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可康。

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就像爬到山顶之上,吹的风最大一样。中医运用这自然界的取象思维,以风药来治疗善行数变的风邪头痛或风湿,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但这汤方是纯为祛风而设的,如果里虚气血不足时,要适当用些补养气血的药。让气血内壮起来,风邪赶出去后,就不会再进来。古人说,不患邪风不去,而患邪风复来。所以治疗头风痛,急则治其风,缓则治其气血。

窗户漏风与荨麻疹

如果冬天到了,晚上气温都降到零度以下,北风呼呼地在窗外吹。如果窗户没关牢,就那一条小小的缝隙,北风灌进来,满屋子都是寒风流窜。这就是风的特性,善行而数变!坐卧不当风!赶紧把窗户关牢,不然睡一晚上,很有可能被冷风所伤。冬天防风寒,乃保健养生最为切要!

当你观察到大自然的风是无空不至、无所不到的,在哪里都可以吹到,你能否联想到人身体受风后出现的各类病症呢?比如风湿性关节炎,以风邪为主时,全身关节疼痛,时而这里,时而那里,没法说清楚。又比如荨麻疹,中医叫做风团,就是说得了这种皮肤病,你去抓痒,抓了这边起痒疹,抓了那边又痒,抓哪哪痒,真叫人难受。

有个女病人,四十多岁,患荨麻疹五六年了。伴贫血,唇淡,面白,指甲月牙少。她的荨麻疹主要发在脚部,一抓一大片。正逢她发作之时,我们一摸她脉,六脉都偏细。这种风团是血虚生风,就像你家里有个窗户漏风,风毫不留情地灌进来,整个家里凉风阵阵。这时该怎么办?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人体气血不固密时,肌表就有漏洞,风不请自来。凡是世间之物,滋润充实,那就密和无间。如果干燥亏虚脱水,那就破绽百出。你看!家具、树枝,还有土地,一旦到了秋冬缺水季节,就开始开裂,开裂就容易受风侵袭。当人体肌表失去气血濡养后,邪风也容易跑进来。风邪随着血脉周身游走,就容易发为风团荨麻疹。

故为之下方当归饮子,内补气血,外疏风邪,使得气血固密,风邪自息!她吃了三付药后,连续几个月荨麻疹都没有复发。我们跟她说,这个方子可以一直保留着,只要你贫血、脉细的体质没有改变过来,以后若再犯了,服之,必效!

这当归饮子就是由四物汤配合黄芪、甘草、何首乌等补气血的药,然后还有荆芥、防风、白蒺藜、蝉蜕这些祛风达表的药。使得身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烤火取暖与艾灸驱寒

冬天,吹着凛冽的北风,大家都穿着厚厚的衣服。路边的工人,他们居然自己点了炉火,七八个人围在那里烤火取暖。有说有笑,挺快乐的。有些人早上起来,手指关节气血循环不好,痹痛,就在那里烤烤火,立即就缓解了。

真应了古人所说,凡阳气不到之处,便为疾病。阳气温煦之处,阴邪断不能生也!而这寒气就是阴邪,直接伤的就是人体阳气。我们从冬天人们抱着热水袋取暖,可以缓解手指关节痹痛凉麻感的现象中,可以想到阳能胜阴,温热能胜寒冷。所以凡是遇寒冷加重的疾病,都可以利用阳火以治之。

中医利用阳火最妙的莫过于艾灸了!艾灸可以治百病!它能把温热之力透入人体四肢百脉,散寒除冷,转肃杀冰凉之气为春日阳和。

有个病人腰痛如折,难以弯曲,转摇不能,天冷加重。舌苔白滑,乃寒湿伤腰也。

老师便给他用加强版艾灸法,就是用四五根艾条,同时点燃,然后拿镊子夹在一起,像一排竹排一样,在他背上沿着督脉、膀胱经来回烤,学过南少林火功推拿的网友,如果用火功推拿代替艾灸,不仅效果更好,而且也更省力。结果一排艾条没烤完,他的腰就松弛了,越烤他越觉舒服。《伤寒论》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

病人畏寒喜暖的,要暖他身体阳气,要注意防风冷。就这一排没有烤完的艾条,就把折腾了他几个星期的腰痛给治好了。而这类寒湿腰痛,在医院里又检查不出病灶,根本难以用药,中医却能针对无形的寒湿之邪,用艾火炙烤,以阳胜阴,其病自愈。

你还能想出哪些疾病是典型的畏寒喜暖吗?在碰到这些疾病时,你能不能想到加强版艾灸法呢?为什么艾灸能够治百病呢?它不是治疗百种疾病,而是治疗各类因寒而起的疾病!

人在天地走,哪能不受寒。现在的空调、冰箱加上冷饮凉果,身体里脏腑内多多少少积攒有寒气。所以身体虚寒的病人每天适当地给自己艾灸足三里或关元,可以把沉寒痼冷排出来,等于给身体做了大扫除,做了一次保健。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gerte.com/yfhl/13847.html
舌尖上的多肉可以吃的

天天碰见多肉,但是花痴们,你们有吃过多肉吗?吃货是不会放过任何看起来能吃……【查看详情】

舌尖上的多肉可以吃的

天天碰见多肉,但是花痴们,你们有吃过多肉吗?吃货是不会放过任……【查看详情】

临床案例唯达舒对于反

诊所名称:垫江县澄溪镇通集村卫生室医生姓名:夏小波医生简介:……【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