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全球性疾病,约10%的人患过此病,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胃溃疡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好发于胃角、贲门等部位,常表现为钝痛、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的上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黑便和呕血的症状。
中医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胃痛”的范畴,多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因素引发。
有学者将胃溃疡细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瘀血阻胃、胃阴亏虚、脾胃虚寒等证型。
胃溃疡在病证上有虚、实之分,疾病的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为实证,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解郁为主;后期常为病久不愈,脾胃虚损,可呈现虚实夹杂、虚多实少等,治以健脾益胃为主。
本病病位在胃,亦与肝、脾两脏有密切关系,肝气横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滞,木郁不达;或肝火亢炽,迫灼胃阴;或肝血瘀阻,胃失滋荣,故胃病多关乎肝。
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多涉于胃,胃病亦可及于脾。如劳倦内伤,饥饱无常者,每多脾胃同病。基本病机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