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前往育学园APP咨询林静璎医生)昨天,被某音上的一条视频,逗得笑出了猪叫。对,就是下面这条↓暴躁的羊驼,因为旅客没给它喂胡萝卜,当场“发飙”,朝着旅客的脸大吐口水!!!更好笑的是,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醒:小心被传染新冠病毒。果然,经过这波疫情,大家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一大截不过,相比于提防被羊驼口水感染病毒,小编更建议大家多重视一下自己的口水。因为人口水里的细菌真的很多!有数据显示,人1mL唾液的含菌量可达1×个!我们平时说话聊天、吃饭喝水,都会把这些细菌传递出去。尤其是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吃,这简直是给细菌传播打开了大门,往孩子体内倒垃圾呀!!!不仅如此,如果你是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者,还会通过嚼食喂养,把Hp传染给孩子。要知道,这种细菌感染性非常强,基本上是一人得病,全家感染。而且还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小编觉得有必要为大家扒一扒幽门螺杆菌的“真面目”,让各位做到心里有数~
01
—
坏透了的幽门螺杆菌,
2人中就有1个感染
经常看育学园科普的朋友,应该对「幽门螺杆菌」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小棒棒拖着2~7条小尾巴,小尾巴能帮助它在胃液里游泳。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的感染率非常高。有数据表明,我国平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59%,儿童的平均感染率高达40%!也就是说,在中国约有8亿人感染,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感染了这个细菌!而且它还是一种典型的“病从口入”的细菌,通过口—口、粪—口的方式传播。在一个家庭内,如果父母或者老人,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要比其他家庭高得多!因为大多数中国家庭没有分餐、公筷的制度,再加上有些老人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吃,或者嘴对嘴给孩子喂饭,这就会大大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的概率。02
—
幽门螺杆菌和消化系统疾病息息相关
年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提出,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均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还有数据显示: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95%~%;
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85%~95%;
在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70%~80%;
在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约为80%。
可见,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众环境卫生健康的大问题。在儿童胃病研究方面也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小儿胃炎、胃溃疡的主要病原菌。在小儿胃溃疡中,约有1/4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旋杆菌归为Ⅰ类致癌因子,而且感染时年龄越小,以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越大,为了孩子的健康与未来,做家长的还是要重视起来!说到这,有家长可能会问;医院做检测?根据年的《中国儿童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对14岁以下儿童,除非有明确指征,否则不作Hp筛查和治疗。Hp的检测指征包括:①消化性溃疡;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③慢性胃炎;④一级亲属有胃癌的患儿;⑤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⑥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如果发现孩子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大便呈深色或黑色,就医院的儿科或消化科检查。同时,也建议家里的大人,做个Hp筛查。如果确认感染了,要积极配合治疗。03
—
避免交叉感染,
提早预防是关键
幽门螺杆菌看似可怕,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预防:1、饭前便后要洗手
上周林静璎医生刚刚跟我们分享过七步洗手法,好好清洗双手,不仅能预防幽门螺旋杆菌,还能预防许多其他细菌和病毒。今天再来复习一下吧~2、使用公勺、公筷
在家庭聚会或多人就餐时,要给每道食物配备公筷公勺,在餐桌上尽量少说话,避免唾液进入到食物中。另外,不亲吻孩子的嘴巴、不嚼食喂孩子、不用嘴吹饭降温、不和孩子共用水杯、毛巾、牙刷等,也能有效避免传染幽门螺杆菌。3、清洗、烹饪食物要彻底
料理食材时,一定要清洗干净,肉类一定要做熟了再吃。案板、刀具也要生熟分开,定期消毒。以上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却需要全家一起、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家庭环境。所以,为了家人的健康和孩子的未来,就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吧~最后,希望你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朋友,我们一起守护家人健康!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局部地区”有阵痛!千万别自行用药,当心越用越糟!
开启孩子天赋的钥匙,一直都在你手里
这样洗手,害了孩子都不知道!99%的人竟然还在做
如有更多问题
欢迎前往育学园APP咨询林静璎医生
???戳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