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患者,因为担心“癌前病变”,茶饭不思,导致胃病进一步加重。
那肠上皮化生到底该怎么治疗呢?脾胃在完成消化功能时,以脾胃阳气来体现,脾主运化、胃主腐熟,均以阳气运动来完成。故脾胃之病,往往体现出脾胃阳气不足。
脾胃同居中焦,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互为表里。如脾被寒、湿所困,则脾阳不振,无力鼓舞胃气,运化无力,升降失常,清浊相混。
主要表现就是:胃口不佳,胃脘胀满,胃部隐痛,喜温喜按,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嗳气便溏,气短神疲,四肢无力,手足冰凉,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阳虚脾虚之象。
这种情况,往往病的重心在脾,理当扶阳健脾,我临床常用方黄芪建中汤或附子理中丸等。
如果寒盛肢冷,加干姜,温中散寒;
如果便溏,加山药、白扁豆,健脾生津,和中化湿,以助运化。
正如唐容川(清代中西医结合思想家)所说:“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也不熟也。”
还可加入鸡内金,消食化滞。
方子还可以用来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脾胃阳虚者,其应用指征常有以下几点:
1、胃脘部、腹部疼痛,兼有喜温喜按者;
2、中虚无热邪,便溏或偏结,喜热饮食者;
3、口干喜热饮,舌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者。
脾胃功能恢复运输正常,胃炎则自愈,肠上皮化生自然也有逆转的可能。
如果你也有肠上皮化生的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