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全国葡萄溃疡病发病率普遍上升,防治过程中出现很多误区,很容易和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白腐病、房枯病、水罐子病混淆,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及治疗方法。
01
葡萄溃疡病为害症状
在我国,葡萄溃疡病主要为害穗轴、果梗及果刷部位,受害的穗轴上会出现黑褐色病斑。果梗干枯,果实极易脱落,一般情况下,除果刷部位会干枯,变成黑褐色外,果实无明显症状。
来看下面一组照片:
大家可以看一下葡萄溃疡病最大的特点就是掉粒,第二张图掉在地上的果实一点事没有。第一张图,果柄位置明显黑褐色病斑,而且干枯。第二张图整个穗轴都发病,黑褐色并且干枯。
我们再来看一下溃疡病初发生时期的症状,果柄黑褐色病斑,果实完好无损。不过,像这种情况,果实很快就会脱落。
接近成熟的葡萄因溃疡病损失惨重
“什么进口好药都用了,就是不见好转,葡萄掉粒掉的厉害,只能全部剪掉了……”
02
认识葡萄溃疡病
葡萄溃疡病自年在我国首次报道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不过在防治过程中,很多人误认为是穗轴褐枯病、白腐病或水罐子病的。
这里简单说一下葡萄溃疡病属于座腔真菌性病害,不是细菌性病害。最近各种平台上有很多人误认为是细菌性的,在防治过程中全部使用细菌性药剂,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03
葡萄溃疡病发生规律
葡萄溃疡病主要是由葡萄座腔菌属的真菌引起的,病原菌可以在病枝条、病果等病组织上越冬越夏,主要通过雨水传播,树势弱容易感病。
葡萄转色至成熟期为溃疡病的高发时期,树势弱、挂果量大、肥水管理差的园子发病重。
04
如何区分葡萄溃疡病?
葡萄溃疡病VS葡萄穗轴褐枯病
1、发生时期不同
葡萄溃疡病多发生在转色至成熟期,葡萄穗轴褐枯病多发生在开花前后。
2、为害部位不同
两者虽然都为害穗轴,不同的是:葡萄穗轴褐枯病多为害葡萄幼嫩组织,花前花后没有完全木质化的穗轴(花穗、果穗)是主要为害对象,枝条老熟,充分木质化后不再侵染为害。
而葡萄溃疡病为害已经木质化的穗轴、果梗和果柄,发病部位变成黑褐色,干枯,果实极易脱落。
来看两张图片:
葡萄溃疡病葡萄穗轴褐枯病
葡萄溃疡病VS葡萄白腐病
葡萄溃疡病和葡萄白腐病发病时间差不多,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容易落粒,区别在于:
1、葡萄溃疡病即使落粒果实也无明显症状,而葡萄白腐病病果上有明显失水、凹陷、发黑的症状,果肉坏死。
2、葡萄白腐病为土传性病害,已发病的果实有明显的土腥味,而葡萄溃疡病没有这个特点。
3、葡萄白腐病接近地面的果穗越容易发病,溃疡病全株都可能发生。
来看两张图片:
葡萄溃疡病葡萄白腐病
葡萄溃疡病VS葡萄房枯病
溃疡病和白腐病发病时间差不多,均在转色至成熟期,区别在于:
1、溃疡病明显掉粒,房枯病不掉粒。
2、房枯病在果实上有明显症状,果实失水萎蔫,而溃疡病没有这个特点。
来看两张图片:
溃疡病房枯病
葡萄溃疡病VS葡萄水罐子病
水罐子病又称葡萄转色病,水红粒。是葡萄转色近成熟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主要表现在果粒上。有色品种明显表现为着色不正常,色泽淡;白色品种表现为果粒呈水泡状,病果糖度降低,味酸,果肉变软,果肉与果皮极易分离,用手轻捏,水滴成串溢出。水罐子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营养不足和水分失调。
溃疡病与水罐子病的区别:
1、溃疡病是真菌性病害,具有传播侵染的特点,而水罐子病,又称转色病是生理性病害,不传播。
2、溃疡病果实色泽正常,水罐子病着色不正,色泽淡。
3、溃疡病果实无明显怪味,水罐子病果肉酸,果实发软。
4、水罐子病果实与果粒容易脱落,后期形成一包酸水,而溃疡病无此特征。
来看两张图片:
溃疡病水罐子病
葡萄溃疡病防治方法:
1、秋季清园要彻底,和其它病害一样,溃疡病具有寄生性,而且是弱寄生,清园时枯枝败叶、病枝、病果一定要清理干净,切忌园内焚烧。
2、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前期预防工作要做到位,发病时再用药,治疗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有毁园的风险。
3、培养健壮树体,水肥是基础,植保是保障。只有将树体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安全高效。
4、合理使用激素。从溃疡病的发病部位来看,多是穗轴、果梗和果柄,这与调节剂的使用有一定关系,具体情况还有待验证。
资料整理自:山东禾宜农技服务平台。作者:高级农艺师、第三届金草帽农技专家刘崇孝。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