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国人打招呼时最常说的客套话,足以说明人们对吃的重视,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进入了一个食物相对充裕的时代,很多人开始放肆吃喝,即便吃饱了,也要再来个一二三四口……但殊不知,放纵食欲的代价却是我们身体承受不起的。
多吃一口,毁掉健康
事实上,很多病都是“撑”出来的,吃的越多,带来的健康隐患就越严重。
1.引起肠胃疾病
经常吃得太饱,会加重肠胃消化负担,使我们的消化系统时刻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易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
同时,胃为了消化这些食物会大量分泌胃液,就容易导致胃粘膜被胃液腐蚀破坏,你可能就会出现反胃、吐酸水等不良反应,长此以往,还容易引发胃穿孔、胃溃疡等疾病。
2.引发高血压
长期吃得太多,会让我们的胃撑大,从而对肺、心脏等器官造成压迫,导致高血压等疾病。
除此之外,吃得多必然会导致摄入的热量过多,之后多余的热量就会囤积在体内,进而转化为脂肪存储在身上,肥胖自然而然就来了。
3.加快衰老
吃得太多会使供给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造成记忆力下降、大脑早衰和智力迟钝。
长期这样吃,会加速脑细胞老化,据统计,青壮年时期经常饱餐的人群,在老年后有20%以上的机率会罹患老年痴呆症。
还有,特别提醒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吃太饱”对疾病康复不利,如有高血压的患者吃得太饱,就会导致血压短时间升高;肠胃较弱患者就更不用说了,“吃太饱”无疑会让你的病情“雪上加霜”。
适可而止才能更健康
那么说到这,很多人就要问了:那我吃多少才算合适呢?
吃太饱危害多,吃太少又会让你扛不住饿,吃七分饱才更健康,下面就让我来跟大家聊聊,怎么才能更好地做到只吃七分饱。
1.两餐间隔时间要适宜
两餐间隔时间不要太长,维持在4-6小时之内最佳,这样能避免你因长时间的饥饿,在下一餐暴饮暴食,导致热量摄入过多。
并且每餐最好在固定时间吃,形成规律的饮食时间习惯,使身体适应进食的节奏,让消化系统复杂的生化环境有个准备的时间。
2.吃饭速度要控制
有研究表示,大脑接收饱腹感讯号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你吃饭速度过快,等到大脑意识到已经吃饱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吃多了。
所以为了让大脑及时接收饱腹感信号,建议大家在吃饭时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吃饭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上。
3.吃饭时不要分心
很多人在吃饭时可能会有看电视、玩手机等习惯。
但你不知道的是,吃饭时三心二意,会让你不容易注意到饱腹感的产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吃多了,等你意识到吃得太多的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此外,每次少盛一点,吃饭前喝两杯水或是喝碗汤,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时有意识地帮别人转桌夹菜,都是避免吃撑的好办法。
对于肠胃较弱和慢性病人群,吃到七分饱更是重中之重,一旦吃多就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自身的病情,那七分饱的感觉是什么呢?
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进食速度明显变慢,已经不太想继续进食,只是习惯性还想再吃一点。这种状态就可以停下来,不再进食了。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肠胃较弱和慢性病人群基本都会有一些忌口的食物,长期不吃某一种食物,就容易导致体内某一特定营养素的缺失,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基于此,这部分人群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口服肠内营养补充剂(ONS),作为每日所需营养的补充,更好的帮助身体达到营养均衡。
有句话说得很好: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所以,在吃饭这种事儿上,不要太用力,适可而止,吃得恰当、吃得健康才最重要。
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