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发现,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严重的潜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心血管合并症常常可导致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
德国埃森西德心脏和血管中心RolfAlexanderJánosi博士及其同事从该中心医疗记录数据库中纳入63例于~年因复杂PAU行TEVAR的连续患者,平均年龄69.1±11.5岁,男性40例。其中,42例有症状,22例发生主动脉破裂。大约50%的患者PAU位于主动脉弓(n=11)和降主动脉(n=43)。另外,9例PAU位于胸腹主动脉,7例发生不止1处PAU。研究者对患者随访至年12月。
研究显示,33例(52.3%)患者在确诊14天内接受了TEVAR,其中19例在主动脉破裂时即接受治疗。其他30例(47.6%)患者从确诊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间隔平均为40±39天。行TEVAR前,8例(12.7%)患者因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接受了PCI,其中2例接受的是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治疗。大多数(83.5%)患者植入了1枚支架,11例患者植入了2枚支架。
手术成功率为98.4%。1例患者植入支架修复PAU后主动脉弓处发生内漏,但无转位,需再次手术在临近首次植入支架处创建一个左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TEVAR后,无患者发生脊髓缺血,所有患者均无症状。5例(7.9%)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其中,3例因严重心脏并发症,1例死于主动脉破裂并发症,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所致多器官衰竭。
平均随访45.6±47.2个月期间,12例(19%)患者因出现晚期内漏或疾病进展所致并发症而需再次介入治疗(n=4;6.3%)。多变量分析发现,PAU深度15mm可独立预测死亡率(HR=6.92;P=0.03)。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与无症状患者相比,有症状患者的D-二聚体和心肌肌钙蛋白浓度显著升高(D-二聚体:.5±.7μg/Lvs..2±85.2μg/L,P=0.;肌钙蛋白:0.22±0.61ng/mlvs.0.02±0.03ng/ml;P=0.04)。
研究者称,PAU患者行TEVAR的相关并发症可通过仔细评估危险因素和长期监测而避免。TEVAR后长期监测对发现TEVAR所致并发症和监测心血管疾病进展至关重要。由于此类患者总体预后高度依赖于合并症,严格的危险因素管理是必需的,尤其在术前心脏评估时。
JEndovascTher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