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孩肠内溃疡,罪魁祸首是妈妈,千万别

时间:2022/7/5 15:57:05 来源:胃溃疡_胃溃疡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相对于一人一份的西餐,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围成一桌吃饭。

一家人整整齐齐围桌而坐,共享佳肴,你帮我夹菜,我帮你盛汤,其乐融融。

但欢乐热闹背后,却隐藏着健康的隐患。

“宝贝儿,多吃点肉,你都瘦了!”

话音刚落,这“饱含关心”的一筷子就放在了孩子的碗里。

殊不知,这一举动带来的未必是“关心”,可能还藏着危害。

有一种病菌,靠一双筷子就可以传播,比乙肝的传染性更大!

它,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据统计,目前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约50%,几乎是两个人里就有一个!

8岁女孩肠内溃疡

一提到幽门螺旋杆菌,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

“这是个大人病吧?孩子也会得吗?”

殊不知这个错误的认识害了多少孩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个新闻:

杭州的涵涵今年8岁了,平时胃口就很好,父母也宠着涵涵。

身高1米55的涵涵,体重却已超出斤。

近一年来,涵涵总是感觉肚子痛,尤其是在饿的时候,痛的会更加厉害!

起初,涵涵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多在意,就以为是孩子贪吃惹下的毛病。

医院检查,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涵涵有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医生表示:

“孩子的胃镜结果显示,孩子的十二指肠球部已经引起溃烂!而这种病的一般都是口口相传,有可能是喝生水,吃不干净的东西造成的。”

只是,涵涵到底是怎么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呢?

原来病因发生在涵涵妈妈身上。

几年前,涵涵妈妈体检时就发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只是因为惧怕胃镜检查,所以就没有治疗。

这本来没有什么,错就错在在涵涵妈妈的坏习惯上!

涵涵妈妈习惯性将孩子把饭吹凉,还喜欢用自己的筷子给涵涵夹菜!

所以涵涵才不幸被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

还有一个叫多多的孩子,今年2岁半。一天晚上多多喝完奶以后准备睡觉,

可没过一会儿就吐了,吐出来的不是食物,而是咖啡色的液体,就像是牛奶混着血一样!

多多的爸妈吓坏了,大半夜医院。

医生经过检查后确诊多多是得了胃溃疡。

这个结果连医生都感到吃惊:

“医院每年都能接诊20来个胃出血的宝宝,一般是5~14岁的为主。像多多这么小的,还真是少见”。

为了解多多的发病原因,医生建议全家人去做呼气测试。

结果,奶奶的幽门螺旋杆菌数值非常高,

而医生在得知平时奶奶经常给孩子嚼饭喂她后,真相大白!

由于工作忙家长就将孩子自小交到孩子奶奶带,而奶奶有喜欢喂饭的习惯。

孩子妈妈也跟老人提醒过好几次,只是老人不听还反驳道:

“孩子爸爸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喂的。”

于是孩子妈妈就没有再干涉,没想到一时退让竟然酿成了大祸,再怎么后悔也晚了!

其实现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工作繁忙就会将孩子托给老人看管,

如果孩子小,有些老人则会将饭在嘴里嚼碎再给孩子吃,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消化。

多多年纪小,抵抗力弱,胃部粘膜也比较脆弱,就被感染了。

时间一长,便形成了胃部溃疡,引起了这次胃出血。

这种细菌的传染性真是不可小觑!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说到幽门螺旋杆菌,很多胃部疾病患者听到都会色变。

因为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

它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因素。

也就是说,感染到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引发以上几种疾病。

对抵抗力较弱的孩子来说,估计会更加危险!

在我国,由于不注重分餐制的习惯,

所以患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

也就说明在2个人当中就有1个携带幽门螺旋杆菌。

因此,幽门螺旋杆菌与甲醛、砒霜等并列,并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全球医学界一直认为,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必须进行根治!

据了解,我国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达到40%~90%,所以儿童也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受害者,研究表明:我国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会达到40%~60%。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传播广,但是大多数感染者都会没有不适表现。

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的细菌。

多数研究者认为,大部分患者都是通过粪口途径或口口途径被感染的。

所以在家庭聚餐当中,其中一个人患有幽门螺旋杆菌,

他用吃过的筷子去夹菜,然后大多数人再去夹那一盘菜,就会感染到幽门螺旋杆菌。

由此可见,感染之广,不得不防!

所以,最好不要与人使用同一双筷子,尽量使用公筷会更卫生。

说到底还是要注意卫生,毕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是来自细节的注意!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特点

儿童感染者发生疾病的几率较高

感染者可以部分表现为腹胀、腹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见消化道症状;

有的儿童因为消化道溃疡而表现为呕血、黑便;

有的儿童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贫血。

儿童服药依从性差,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及继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有限,且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一些可以用于成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抗生素常不宜用于儿童。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

儿童由于是易感人群,其幽门螺杆菌被根除后的再感染率可能会明显高于成年人的再感染率。

哪些习惯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的细菌,具体的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粪口传播。

1、口口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大人和孩子嘴对嘴的亲吻;

家庭共餐中,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

用嘴把饭嚼碎了喂孩子;

给孩子喂饭时,用嘴去吹饭降温,唾沫带到食物上;

孩子使用大人的水杯、牙刷、毛巾、脸盆等,容易沾到唾液的生活用品。

以上这些行为在我们日常育儿和家庭生活中,经常发生。

所以,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之间的传播最为广泛。

如果家庭成员有以上行为,请尽量改正。

2、粪口传播,是指通过被污染食物、水源传播。

粪口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俗讲,就是吃了被含病原体的粪便污染的食物、饮水而传染疾病。

而幽门螺旋杆菌就有可能通过这种途径进行传播。

所以,我们在居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卫生。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马桶也要经常进行清洗。

另外,有调查显示,厕所的水龙头细菌数是马桶座圈的44倍!

所以,除了家里的马桶外,厕所的洗手池、水龙头最好也要天天清洗。

生活中,

怎么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呢?

避免喝生水

吃生食有数据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自来水中存活4到10天,在河水中可以存活长达3年。

而生的食物表面有人眼看不到的细菌,一旦吃入口中,有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即使吃水果也要清洗干净,能削皮的尽量去皮吃。

饭前便后洗手

看是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有可能藏着你的健康指数。

洗手不要过于随意,最好使用杀菌香皂清洗干净,因为简单冲洗,很难将手上的细菌冲洗干净。

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持口腔健康,不要和家庭成员使用同一水杯、牙刷等物件,餐具定期消毒,避免对孩子进行“口口喂食”的方法。

所以,远离疾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

食物杀菌

在保证良好健康的饮食之下,可以食用一些食物进行杀菌。

卷心菜、紫皮大蒜、西兰花等食物都能够有效杀死幽门螺杆菌,

而且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备无患,可以提前预防。

可以选择更为保险起见的方式,去医院定期检查,使家人和自己都安心。

虽然疾病的危害之大,但是加以防范,可以避免不少疾病,

孩子的抵抗力远不及大人,所以大人平日里多注意一些,疾病也就离孩子远一点。

由此可见,卫生问题不可忽视,必须加以细心,

特别是关于身体健康问题,更需要注意!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了解到这些育儿知识,

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gerte.com/bfzz/1230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