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老戏骨廖启智胃癌去世专家五类人群

时间:2021/8/10 16:51:10 来源:胃溃疡_胃溃疡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3月28日晚,TVB老戏骨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

据报道,去年12月疫情期间,廖启智因为没拍戏天天去跑步,但逐渐发觉吃东西时有胃胀感觉,便去做身体检查,报告出了确诊胃癌,立即入院接受治疗。

胃癌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发布的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每年有近一半的新发胃癌患者在中国。

我省专家就此提醒,早期胃癌患者80%无症状,胃不舒服时一定记得做胃镜。

01

早期胃癌80%无症状

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症状轻微,很难察觉。

“河南胃癌的发病率很高,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中晚期胃癌即使规范综合性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20%。”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张勤生教授说,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反酸烧心等。

但是,这些症状极易同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约有1/4患者的疼痛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同。而老年人痛觉迟钝,胃癌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腹胀。

事实上,很多胃癌即使到中晚期,也没有明显症状,但一经查出,多已无法治疗。

02

胃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胃癌

迄今为止,检查胃肠道疾病的金标准依然是胃肠镜加病理活检!

“胃镜能直观地观察到胃部的细微病变,是筛查健康人群胃部病变的最好方法,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确诊胃部疾病的金标准。”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李鲜教授说,在美国和日本,就算没有症状,人们一年至少要做2次胃镜检查,这是他们常规体检中的重要项目,所以,他们发现的胃部肿瘤多是早期的,预后效果非常好。

但在中国,明明已经出现了各种症状,哪怕医生反复劝说,患者也不愿意做胃镜检查。所以,临床上发现的胃部肿瘤多是中晚期,预后效果也大打折扣。

李鲜教授说,这主要是因为胃镜检查有一定的侵入性,检查过程中会引起部分患者恶心呕吐,所以很多人一听说做胃镜就恐惧或抗拒,就反复对医生说“只是感觉有些轻微腹痛,不用做检查,开点儿药吃就行了”。

“殊不知,有时候轻微的胃肠道不适恰恰就是癌变早期的预警信号。如果这时候不弄清病因,盲目用药,反而会掩盖病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李鲜教授说,如果实在惧怕做胃镜,大家还可以选择无痛胃镜:做检查时通过静脉注射麻药,受检者就能熟睡,等医生详细做完检查后,患者就醒过来了,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痛苦。

“要想早期发现胃癌,最有效的就是做胃镜检查,与活检联合应用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7%,极少漏诊。”张勤生教授补充说道,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内镜发现的大部分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如食管病变、胃病变、大肠病变胃肠道早期癌、侧发育息肉、巨大型息肉、类癌及黏膜下肿瘤等)可以实现内镜下的精确切除,实现了不开腹手术对较大病变的一次性完整切除,尤其适合各种良性肿瘤、早期癌、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

03

五大类高危人群需检查

李鲜教授介绍说,以下人群需要做胃镜检查: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这些人群都应定期接受胃镜检查,这样就能提高早期胃部肿瘤的检出率,为下一步治疗赢得先机。”李鲜教授说。

此外,对有慢性萎缩性胃炎、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以及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患者,每年做一次随访体检,以早期发现胃癌。

04

饮食坏习惯让胃很受伤

“预防胃癌,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李鲜教授说,要少吃高盐食物,烟熏或者腌制食品,包括咸菜、火腿、腊肠、咸鱼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富含大蒜的食物,常吃豆腐、喝豆浆。

此外,还应固定吃饭时间,细嚼慢咽,戒烟少酒,保持乐观心情;及时治疗各种胃部疾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自查意识,如出现反酸、嗳气、上腹不适、医院检查。

最后,李鲜教授给出了她的“养胃经”供大家参考:“节饮食,慎起居,勿劳累,好运动,不抽烟,少饮酒”。(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林辉通讯员赵卫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gerte.com/bfzz/1026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