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胃内有大量的强酸性胃液,pH值在0.9-1.5之间(这个酸度甚至可以腐蚀铁钉)。胃酸可以活化出胃蛋白酶,再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分解。
这是一般食物的ph值,胃酸已经出界了
正常人的胃和十二指肠之所以不会被胃液所腐蚀,是因为胃壁表面有一层稠厚的粘液屏障,如果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受到破坏,就会使脆弱的黏膜直接暴露在强酸的腐蚀之下,而形成溃疡。
简单来说就是
胃液把胃壁烧出了一个坑
嗯,这张图画得挺像的
如果溃疡面积严重
患者又无节制的酗酒、暴食
很有可能这个坑就变成一个洞
那么高酸度的胃液流进腹腔
造成腹膜炎也不是说着玩的
表面看来胃酸确实是溃疡病的罪魁祸首,只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胃内的pH值,就能使溃疡痊愈。但是为什么所有人的胃都分泌胃酸,却只有一部分人罹患消化性溃疡病呢?
直到幽门螺杆的发现。一般的细菌都难以忍受胃内的强酸环境,但是幽门螺杆菌不仅可以,甚至还以胃为家。为了营造令它们感到适宜的居住环境,它们大肆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使得胃酸可以长驱直入,直接与胃黏膜接触,腐蚀黏膜引起溃疡。
通常来说,如果某种微生物是一种疾病的病因,那么在所有罹患该病的患者体内都应该能发现这种病原体。但是不久以后,医生们就发现了一些并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溃疡病患者。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诱发了他们的溃疡呢?
我们知道,胃黏膜分泌粘液,如果胃黏膜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液,那么就无法抵挡胃液的腐蚀了。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譬如强的松),或者胃部的血管硬化都可以使胃壁内的微小血管收缩,使胃黏膜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诱发溃疡。
精神压力会影响胃的健康?很遗憾,即使是一个从未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也从不吃上述药物的年轻人,也有可能会患上胃溃疡。
其实,溃疡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是可以由不同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中国约92.6%的溃疡病患者罹患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的呼气试验仪已经可以检测到患者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从而确诊胃溃疡了),而另一些研究表明约30%-65%的溃疡病是由精神压力引起的。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性格和精神压力等因素都与溃疡病有关,甚至有人将溃疡病列为一种身心疾病,也就是说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饮食不规律不是唯一原因长期饮食不规律会减弱流经十二指肠的食物对胃酸的缓冲作用,从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但是对健康人来说,即使在饥饿状态下缺乏食物的缓冲,胃和十二指肠的屏障功能仍然能保护其黏膜不受胃酸的腐蚀;对溃疡病患者来说,饮食不规律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睡眠过少则会扰乱人体的内分泌功能。这些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精神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而更增加了溃疡病的风险。
如果说幽门螺杆菌和压力是溃疡病主谋的话,不良的饮食习惯只能算是从犯,仅因“饮食不规律”而罹患胃溃疡,最后导致大出血死亡的情况极为罕见。此外,拜近几十年来医学的飞速发展所赐,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已经使溃疡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虽然溃疡病仍然是年轻人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已经很少有人为此而丧命了。因此,虽然饮食不规律对健康没什么好处,应尽量予以避免,但是对此小题大做,提心吊胆完全没有必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