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负责人杨倩致辞。
中医导引法能有效促进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年8月1日,多位社区老人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组联多功能厅学习中医导引法。
本次活动由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组联指导、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居委会主办、十跖网和北京罗兰雅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活动高度切合“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政策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到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高度一致,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医非药物疗法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出其独特作用,最终的受惠对象就是基层社区所有的慢性病患者。
代金刚博士举例说明慢性病对健康的危害。
慢病患者有缺乏锻炼的共性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全国各地慢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多,而且呈现患病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3亿左右,主要病种有高血压病(94.24‰)、脂肪肝(62.78‰)、血脂异常(38.64‰)、糖尿病(34.02‰)以及慢性胃炎或胃溃疡(29.27‰),男性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蓝皮书指出,慢病患者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体育锻炼方面表现欠佳,约45%的人群为超重或肥胖,35.9%的人不参与体育锻炼,成人经常锻炼率仅为18.7%。
代金刚博士带领居民做导引运动。
代金刚博士分析导引运动。
中医导引法有效促进慢性病的防治
如何改善慢病患者的运动不足状态呢?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代金刚指出,除了配合医生合理用药、科学膳食外,运动锻炼辅助治疗也是一个突破口,中医导引法系其中锻炼方法之一。
资料显示,中医导引发系养生防病方法之一,是一种非药疗法,即不用药物、食物,而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法锻炼来达到防病治病和保健的目的,再加上药物的配合,对病情的治疗形成双管齐下之态势,在疗效上能产生更好的结果。
例如糖尿病,俗称“富贵病”,其“贵”之处在于病程时间长,且要长期吃药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
代金刚博士指出,控糖不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实现,也通过千年长寿操八段锦来加以实现。八段锦,顾名思义,就有八个动作的术养操。代博士从预备势到收势的一连贯动作,用简单明了的动作图来诠释,同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对动作要领、练习功效一一陈述,让操练者快速掌握动作,尽早进入练习状态,提高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据了解,中医导引法适合多种慢病患者修炼,关节炎、消化系统、心血管等慢性病症状的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练,并能根据自己的病情调节动作轻重程序,形成对自己健康有利的一套导引法。
谁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居民们热情高涨地学习中医导引法。
附代金刚博士简介
代金刚——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博士
★擅长中医内科、针灸科疾病的诊疗。推广中医导引养生,在古训“运动可以代替药物”基础上,提出“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可以代替药物,应该遵循运动处方”的理论,采用现代科技证明了中医导引养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特约专家,多次讲解24节气养生操、中医运动健身方法等内容。长期为《家庭中医药》、《家庭医学》、《家庭医生》、《健康时报》等杂志、报刊、网站撰稿。
善学博雅情感机器